2017年10月,刚满24岁的桑姝蓉被组织点名,担任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苏座村第一书记。第一天进村,乡里的领导领着桑姝蓉来到了活动室。大伙看到她时表情瞬间都凝固了,也没人再说话。
“我眼看着他们愣住了,有个村干部还用当地话嘲笑我,说‘用粪箕都抬得起来的小娃娃来当我们书记’。当时我看起来确实很稚气,打扮也比较‘潮’。” 桑姝蓉说,第一次开群众会,下面老百姓讨论她这个“小娃娃”的声音,甚至盖过了她开会的声音。
这之前,桑姝蓉一直认为自己跟农村已经是“老熟人”了。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居住在农村,从小学开始,每个假期父母都会带着她到农村来,参与劳动和体验生活。
“但‘体验生活’和‘生活’还是不一样的。”桑姝蓉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被误解为“一阵风书记”
刚来苏座村的日子,桑姝蓉并不好过。每天她都生活在巨大的质疑声中,不被信任,还被冷嘲热讽。甚至有人在背后议论她,说她就是个来走过场的“一阵风书记”。
这话让桑姝蓉听了很不是滋味,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点什么,彻底改变大家对她的这种看法。但马上,桑姝蓉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苏座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当地老百姓日常讲的都是民族语言。一开始入户走访时,桑姝蓉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当然也更是插不上话,基本全程只能在旁边微笑。
更让桑姝蓉发愁的是,大多数农户也不太听得懂她说的话,“他们会觉得我说的不接地气。我一开口,他们就转头问支书主任我说的是什么,很难顺畅地把我的想法跟老百姓进行交流”。
在后来的走访中,桑姝蓉开始悉心观察身边的村干部、网格员是怎样跟老百姓交流的,有空就去找村支两委的同志们请教,学习一些简单的少数民族日常用语。就这样,桑姝蓉把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亲力亲为把自己“套住”
上任没多久,桑姝蓉就接到苏座村的人居环境改造项目,这可是一个大难题。项目涉及资金约170万元,涉及到全村448户的基础设施建设,挑战很大。
“当时我对整个村的工程数量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不知道这个工程涉及这么多农户到底意味着什么。想着应该资金足够、施工顺利,也想着这是件好事,老百姓肯定会很配合。但事实上,过程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桑姝蓉亲自给每家每户做设计,保证各家需求又节约成本,但每家都希望能够超标准。
为了节约资金,桑姝蓉还提出不找承包方,自己干的想法。没想到,这一下可把自己“套住”了。
当时的桑姝蓉完全不懂工程建设,连水泥标号、混凝土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从原材料采购、找工人、工程设计她都一肩挑起。
为了这个工程,桑姝蓉动用了身边所有的人脉资源,了解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自己开车到原材料供应地点比对,又在网上查阅相关建筑设计资料,还要跟工人谈价格、和大家一起设计施工标准。
“那次真的是磨破了嘴皮,做了无数的工作,最终艰难地完成了项目。”桑姝蓉对来苏座村办的第一件大事至今记忆深刻。
只要将心比心就能以心交心
渐渐地,桑姝蓉和苏座村村民们走过了磨合期,现在有很多事老百姓都会来找这个“小娃娃”商量解决。
有一回,村里有几户农户的老房子木结构时间比较长,有一定安全隐患,必须赶在雨季之前完成改造。然而,有一户农户比较讲究风水运势,说请了人看日子,当年不能起房动土。这个理由让桑姝蓉和村干部们都很头疼,多次沟通也没效果。
“最后我跟村主任商量,只能到他家打‘感情牌’了。我们去到他家,跟他拉了很多家常,谈天说地,最后我和他认了兄妹。接着我又给他说修缮房屋没准还能增加运势。”就这样,桑姝蓉用半天时间顺开了农户的心结,旧屋改造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还有一次,村里要集体修建一条通组路,需要占用几户农户的土地和老屋基。原本老百姓全部举手通过了,但到了施工当天,有一农户突然带着她的女儿站在挖掘机前阻拦,情绪还很激动。
顾及到施工安全和负面影响,桑姝蓉先在现场做通了农户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其说服母亲回到家里再进一步沟通。到了她们家里,桑姝蓉了解到,该农户长期生病吃药,家里经济负担较重,又觉得自己的丈夫软弱无能,总之对生活很不满意,一边说着一边掉眼泪。当了几年妇女干部的桑姝蓉判断,她是长期没有人宣泄情绪、无人关心而导致负面情绪堆积。
“于是我一边帮她擦眼泪,一边让她把所有的不开心全都告诉我。她说完后我立即给医院的朋友打了电话,帮她联系了可以减免部分买药费用的渠道。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人跟她这样聊天,她非要让我留下吃饭,也答应我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给集体修路,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桑姝蓉说。
驻村生活让桑姝蓉明白,跟老百姓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只要将心比心,老百姓是很淳朴的,他就会跟你以心交心。
环境好了老百姓对干部也信任了
桑姝蓉说,还没毕业的时候,她的规划是以后当名老师或者做个自由职业者。她想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享受有规律、有自由,充实工作又能兼顾各种兴趣爱好的生活。
现在,每天工作时间不确定,有时晚上十点还在农户家做工作,中午也常常没时间好好吃饭。接触的人形形色色,每天等着她去解决的问题也很繁杂,从农业、建筑到矛盾纠纷、家长里短。
每次回到家,家人朋友都会说桑姝蓉怎么又黑又土,那个时候她还是挺难过的,“女娃娃嘛,还是爱美的”。偶尔桑姝蓉还是会羡慕那些在城里的朋友。有时候她从村里面回家,在路上都有一种到城里的感觉,觉得好多东西都没吃过、没看过。
桑姝蓉坦言,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也难免会遇到排解不掉的委屈:明明自己是真心实意想帮助老百姓,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怎么反过来却被误解,甚至被谩骂?
但转念一想,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是成长了很多,老百姓也是真正受益的,她也就觉得没什么好难过的了。
“我刚来村里的时候,这里的路泥泞不堪,有些坑都能没到我小腿,很多农户的家里脏乱不堪,甚至到了下不去脚的程度。但现在,村里环境大有改善。” 桑姝蓉介绍,苏座村全村总人口 440 户1430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 379 人,在2018年实现了全村脱贫。2019 年,苏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万元。
桑姝蓉说,这几年村里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开始老百姓对干部很不信任,做工作的时候对干部比较排斥。可要是再问起,他们会说“现在的干部不容易,真的很辛苦”。这些变化让她打心底里开心和感动,“这让我可以自信坚定地说,我在这里的日子是有意义的”。
所有评论1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