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百业之根本。联系着大市场和小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作为农业大省,湖北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不断掀起田间革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三农”压舱石。系列报道《2020,湖北三农观察》,今天请听第五篇《田间革命带来的高效益》。
土地托管:“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
正值秋冬播种季节,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武汉隆秋农业合作社合作联社的理事长、90后小伙子李益州正遥控着一台无人机进行油菜种撒播,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的4000亩水稻、小麦、油菜,从耕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生产,不仅成本降低50%,而且效益还更高,亩产高达1700斤。
武汉市新洲区农业局负责人万向东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的8万亩地过去大部分都是抛荒地,因为三店镇大量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通过合作社采取托管的形式开发抛荒田,抛荒田有了效益,农民也有了更高的收入,当地农民说:“田地交给合作社托管呀,是真的方便多了。也不需要自己做了,每年只需要交一点托管费。”现在,新洲区基本看不到抛荒地了,据当地农业部门入户调查,户平增收5000到10000元。
为了鼓励合作社发展小农户,新洲区还出台政策为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补贴。如果合作社小农户达到总量的60%,就返给合作社农作物收入的30%。去年底新洲区合作社有1049家,今年增加了50多家,带动农户3万户。
季节性流转:冬闲田变为增收田
在农村,除了抛荒地外,还有更多季节性的闲田。如何提高每亩地的生产效益?位于天门市佛子山镇的天门市瑞丰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掀起了另一场改革。理事长鲁文武2013年回乡业,就思考如何让闲置的土地产出效益,于是在2015年率先在天门尝试水稻田里轮作油菜,把农户的冬闲田租下来,来年油菜收获后再还给农户种植水稻,5年时间就增加到3万亩。
在鲁文武的带动下,佛子山镇今年又成立了几家合作社,流转冬闲田种植油菜,过去百分之八九十的冬闲田现在基本看不到了。秋收秋种大忙时节,北岗村村民程雄兵开着一台耕整机正忙着翻耕整地。他告诉记者,今年种植的80亩水稻田刚刚收割,合作社就流转过来种植油菜,作为农机手他还给合作社打工:
“记者:冬季流转给合作社来种油菜吗?
程雄兵:是的。种了油菜之后,田里没有杂草。来年又省工又省了除草钱。而且田里还可以增收,水稻田每亩田可以增收200斤。因为土地变好了嘛。油菜种了以后烂在地里面,那土非常肥的。
记者:流转费是多少?
程雄兵:每亩20块。
记者:以前你们自己也种过吗?
程雄兵:种过。全部靠人工划不来,现在人工费太高,不如跟别人打点工。
记者:在合作社打工多少钱?
程雄兵:一天700块。”
土地入股:“土坷垃”变成“金疙瘩”
如何向土地要效益,无论是武汉隆秋农业合作社合作联社的托管方式,还是瑞丰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季节性流转,各地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最佳路径。天门的红日子蔬菜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入股合作经营的新路子,合作社负责人吴汉平说,合作社投资建现代农业设施,农民以土地入股并参与管理,进行精耕细作,效益可以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吴汉平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第一年种植豆角,只有13户贫困户合作,结果亩产过万元,在当地引起轰动效应,大家都说种豆角可以收入过万啊!第二年就有300多农户加入,第三年就到达3800多户三年时间猛增。”
田间革命夯实湖北 “三农”压舱石
据湖北省农合办副主任刘海波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已超过十万家,辐射带动农户半数以上,入社农民社员纯收入比非社员高出20%,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各个要素得到了优化整合,是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农产品市场的风云变化是合作社的领头羊们普遍感到最难抵御的风险。天门红日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吴汉平认为,必须要有深加工做支撑,才能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红日子合作社正是依托深加工企业、湖北红日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武汉隆秋农业合作社合作联社负责人刘红君希望,政府能在市场和品牌创建上提供更多的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联系着大市场和小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引领着千家万户小农户走向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文章转自:中国农业农村部,如有侵权,请联系13393332304删除
所有评论12条